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职业资格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说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下面关于春秋决狱理解错误的是

A.这段话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B.《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

C.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可以直接取代汉律来审案

D.以《春秋》来断案,往往也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三纲”一词最早见于()。A.《论语》B.《春秋繁露》C.《孟子》D.《朱子语录》

  • 《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荀子B.王阳明C.董仲舒D.朱熹

  • 帛书《要》篇中说“夫子老而好易 居则在席 行则在囊”。”孔子到了晚年对《周易》非常喜爱 他在与子贡

  • 在我国汉汉代时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倡以《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作为司法审判的指导思想 即从经

  • “黄老”之学 始见于《史记》。这派学术最早应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齐国 其文献主要保存在《管子》中的《心术》上下两篇 《白心》篇和《内业》篇中。()

  •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 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