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公务员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一批年龄不同的孩子在听故事。故事中有人做坏事;做坏事的人中,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当问及


一批年龄不同的孩子在听故事。故事中有人做坏事;做坏事的人中,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当问及该如何惩罚这些做坏事的人时,年龄小的孩子就不同于年龄大的孩子,他们不加区别地对做同类坏事的人设计同样的惩罚,不管他们是故意还是无意。这说明;年龄小的孩子在考虑对做坏事的人的惩罚时天然地倾向于持“唯效果论”的观点。作为一种和“唯动机论”极端对立的伦理学观点,“唯效果论”认为,尽管某种行为的结果可能由不同的动机造成,但对这一行为的道德评价,只能依据结果本身,而不能依据不同的动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小孩子对不同的坏事能设计不同的惩罚

B.有些大孩子甚至大人也认为惩罚坏事应当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动机

C.区别不同的动机需要有较为成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小孩子和大孩子一样都有可能无意识地干坏事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 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 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 便宜一点不

  • 故事一:《列子》中有一个故事 说是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 他怀疑是邻居家孩子偷的 便暗中观察他的

  •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 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 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 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____

  •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 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 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 便宜一

  •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 海因茨应该去偷药那么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