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等丰富的出土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西汉初期,()已成为朝野的通行书体,同时也证明文字在此时已完成了由篆至隶的变化,到西汉中期隶书已十分成熟。从西北汉简中可见,西汉中期的()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草法,说明章草已较为规范,并成为汉代通行书体之一。从汉简中还可了解中,东汉初期已出现()和()的端倪。
据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记载,敦煌曾接待过()国的使节。A.29B.28C.26D.31
江淮汉简指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自1972年在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湖北()、江
江淮汉简的内容多为(),如马王堆帛书《()》、银雀山《()》等。
西北汉简指出土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1899年瑞典人斯文赫定
西北汉简从西汉中期到东汉中后期都有纪年作品,这些简上的书体大体上有()、()、()三类。属于章草的作
张家山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