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学历类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9月2日 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392页。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废止不久,传教士林乐知在《万国公报》发表评论:“停废科举一事,直取汉唐以后腐败全国之根株,而一朝断绝之,其影响之大,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

——[美]林乐知:《中国教育之前途》,《万国公报》第三十九册,总24014页,华文书局影印本。

一位在上海目睹废科举过程的日本人曾说:“废止科举是近来非常极端的措施,但未发生激烈的反对——反对者也没有出头,读书人都满心欢喜。”

——任达著,李伸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1905年10月2日,晋中太原县举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见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如何,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著、乔志强注:《退想斋El记》,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页。

材料三

最后一场科举考试

时问:1904年7月4日

地点:故宫保和殿

考题:策题四道

一、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巨,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二、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三、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四、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兼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升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考试的发展万程。

(2)据材料二,说明读书人对废除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反响?为何有此不同?怎样理解文中“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这句话?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与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有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祈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若能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建立学校 选取生员 免其丁粮 厚以廪膳……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 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