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学历类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材料一:科目者 沿唐 宋之旧 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专取四子书及易 书 诗 春秋 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试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 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 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词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 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二 :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

材料三:

(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

(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

(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 府兵之置 居无事时耕于野 其番上(轮值)者 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

  • 正大公司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10 月初“原材料一甲材料”科目余额为100000元 “材

  • 正大公司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10 月初“原材料一甲材料”科目余额为100000元 “材

  • 正大公司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10月初“原材料一甲材料”科目余额为100000元 “材料成

  • 甲公司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2015年8月1日“原材料一A材料”科目借方余额为2900000元 “材料成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