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公务员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给定材料2划线部分写到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 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给定材料2划线部分写到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材料2: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国外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外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

  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一些西方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发过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拿“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的“倾销”,文化上的劣质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做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给定材料2”划线部分写到“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六)“给定资料4”画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 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

  • 根据材料2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人”引进工作 你须要“错位” “对位”的理解。要求:全面 准确

  • 根据你对给定材料5中划线部分的理解 “何时做加法 何时做减法 是一门公共管理艺术 需要智慧 需要

  • 根据材料5划线部分 “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 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 但就是这

  • 依据“给定资料2” 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 ((1)准确 全面 有逻辑

  • 依据“给定资料2” 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