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公务员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在将中国文学作品译介给国外读者时 中国媒体与公众往往因文化焦虑及传播压力 过于强调译者对


在将中国文学作品译介给国外读者时,中国媒体与公众往往因文化焦虑及传播压力,过于强调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熟悉知晓程度,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未能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心存芥蒂。事实上,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具有某种审美的和人性的通约性,使得作家们能以各自的方式抵达文学的人性殿堂。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媒体和公众自身的文化焦虑会影响到对译者资质的考量

B、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必然影响翻译质量

C、能否保留纯正中国元素是考量翻译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D、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之间具有通约性有助于跨语种翻译(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真题)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被誉为标志了中国儿童文学觉醒的代表作品是1923年出版的()和1926年出版的冰心的《寄小读者》。A.

  • 文艺作品总是通过美的形式,把思想和艺术传达给读者和观众,引起人们的美感。评析文艺作品的艺术

  •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 被誉为标志了中国儿童文学觉醒的代表作品是1923年出版的( )和1926年出版的冰心的《寄小读者》

  • 在工程项目沟通中发送者在将自己的意图传递给接收者时 经常出现障碍 具体表现在()。

  • 在工程项目沟通中发送者在将自己的意图传递给接收者时 经常出现障碍 具体表现在( )。A.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