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职业资格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阅读下列文字 回答问题。 1756年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 锡发生变化 生成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

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9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一、根据所给文字资料回答116—120题 据统计,2007年1—8月份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实现69.8亿美元,

  • 根据所给文字资料回答121-125题。据统计,2007年1—8月份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实现69.8亿美元,增

  • 阅读《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下列文字 回答问题:振丰听了 胸中有一把火 像要燃烧起来。他的脸涨红了

  • 阅读以下文字 回答下列问题:睡眠是大脑为维持正常机能而产生的[ ]抑制状态。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老师在讲解乙酸的相关内容时。分别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

  • 阅读下列文字 回答有关问题。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