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答题翼 > 问答 > 公务员考试 > 正文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


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1/3至1/2。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农民增收乏力,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据统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

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东西部农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多年来,在东部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迟缓,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2002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从人均GDP看,1999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0089元、5407元和4217元,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1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根源于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落后,因而实质上还是一个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在农业税方面,中央原来决定,从2004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实际上,到2005年底,全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个别省份降至不超过2%)。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打破长期徘徊并增长6.8%的基础上,2005年又在粮食价格较低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长近6%,这是1997年以来仅有的两个高增长年份。在医疗方面,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合作医疗保费平均每个农民30元(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个人分别承担10元)的基础上,中央又增加10元直接补助。在教育方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扩大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费补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99年,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大约相当于东部的50%、40%

B.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C.多年来,我国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6%左右徘徊

D.到2005年底,我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远低于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B.我国财政支农比重偏低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增大

C.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实质上还是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D.1999年,江苏的人均GDP大约是甘肃的12倍

200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多少万人?()A.2800

B.3100

C.3200

D.3300人

200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几?()A.21.6

B.32.1

C.39.3

D.42.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是()。A.逐年下降

B.基本没有变化

C.呈下降趋势

D.下降趋势明显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根据下段材料。回答 101~105 题: 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

  •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 A.逐年下降B.基本没有变化C.呈上升

  • 目前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已经演变到第五阶段 进入( )阶段。A.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B.财

  • 目前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巳经演变到第五阶段 进入()阶段。A.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B.财政包

  • 目前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已经演变到第五阶段 进入()阶段。

  • 目前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已经演变到第五阶段 进入(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