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与中国新东家吉利就在华扩张计划产生分歧。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 吉利希望在中国再建
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与中国新东家吉利就在华扩张计划产生分歧。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吉利希望在中国再建至多3家工厂,以便从中国高速增长的汽车需求量中获利,而位于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管理层希望在扩张之前先确立扎实的商业计划。“如果没有盈利数据和良好的利润率来为商业计划提供支撑,董事会是不会做出投资决定的,”一位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在学会跑步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走路。围绕发展策略的辩论,标志着迄今为止中国汽车制造商最大海外品牌收购案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2010年3月,吉利同意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沃尔沃之时,其董事长誓言将保护其管理独立性和高端形象。大庆市与上海嘉定区为吉利1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的交易提供了融资帮助,期望沃尔沃能将拟议中的汽车或发动机工厂设在自己的辖区内。在中国,沃尔沃目前在福特与长安汽车的合资工厂生产S40紧凑型轿车和轴距加长版S80轿车,该合约将于2015~2018年到期。2010年沃尔沃在华销量略多于3万辆——其中近一半为进口车,因此面临高额关税——是中国快速增长汽车市场中一个相对较小的角色。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斯特凡·雅各比希望在十年内使公司的全球销量翻番,达到80万辆,发展策略的一部分就是在华扩张。如今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不过他希望在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先为在华工厂确立清晰的商业理由,并明确资金来源。根据一名听取了审议内容介绍的人士描述,沃尔沃内部关于在华发展策略的讨论“激烈,但没有闹翻”。沃尔沃拒绝就讨论内容置评。吉利则将问题转给了沃尔沃新任中国区董事长沈晖。“我们当然希望在中国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沈晖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我们只是需要制定出一个计划,顾及融资可能性和适合中国顾客的产品。”
要求:
(1)按收购资金来源考虑,简要分析此次收购行为的类型;
(2)简述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
(3)简要分析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4)简述企业文化建设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5)列举至少三条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1)按收购资金来源划分,此次收购属于杠杆收购。
(2)并购的主要动机有:①避开进入壁垒,迅速进入,争取市场机会,规避各种风险。②获得协同效应。③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
(3)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并购后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整合。②决策不当的并购。③支付过高的并购费用。④跨国并购面临政治风险。
(4)企业文化建设需关注的主要风险:①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②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③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④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5)企业文化建设的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①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②企业应当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当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③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使其构成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⑤企业应当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⑥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